中国时报4日社论指出,套句流行的用语,最近“杀很大”的事情不少,最典型的应该就是陈水扁与中信金集团辜仲谅在对质时的互呛,一句“我们的熟,建立在金钱上。”这句话真实辛辣、堪称经典!一个是前任“国家元首”,一个是国内金控集团的一把手,两个如此身分、地位的人竟然可以把政商关系说的如此之“白”,不禁让人感叹:“钱权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的现实,映照出了不堪与丑陋的“官商现形记”。
社论指出,扁案爆发以来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案情进行到当事人对质的阶段后,更是不断出现让人拍案惊奇、惊讶的内容。其中最劲爆的莫过于陈水扁与辜仲谅之间的虚实过招。从陈水扁说出“辜仲谅跟我太太的关系比我还好”,到辜仲谅不满扁的切割,说出 “不熟你还跟我收钱!”道尽两人似乎的确曾有着不寻常的关系,这种关系曾让辜仲谅深得“夫人”疼爱,也让他进出“第一家庭”如走自家“灶家”般方便;这种关系让贵为台北市长时的陈水扁称他一声“仲谅兄”,也让担任“总统”时的陈水扁依然亲切呼唤他“仲谅”。
声声“仲谅兄”、“仲谅”的背后流动的则是滚滚钱潮与商战版图的乾坤挪移。依陈水扁的说法,辜仲谅给的是“两亿元政治献金”,依辜仲谅的说法,则是三亿四千万元的“不乐之捐”。不论是两亿还是三亿四千万,是政治献金、是企业买保险,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不乐之捐,总之,在商言商,如此大额的捐款,谁相信会没有“投资报酬率”的考量?送钱的人与收钱的人,在称兄道弟、状似亲热的同时,各自打着什么样的算盘呢?陈水扁不是初入政坛的小白兔,辜仲谅四代红顶,官商交易与交往的游戏规则,他们岂会陌生、又岂能被诓?是否是陈水扁食髓知味、而辜仲谅回头太难,才终于有了今天的反目成仇?
社论说,或许今日的反目不过见证昔日确曾相亲──他们的对峙愈是激烈,就愈可以想像过往的相交之深,否则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情绪与情结,以至于针锋相对、句句都往对方的死穴里钻?如果真的毫无交情或者交清淡薄,大概很难激荡出如此“火花”;就如同为扁家服务廿多年的陈镇慧,当她与扁嫂对质时,曾痛哭失声,难过自己“怎么会走到了这一步?”她的声声自问,不也是夹杂着对自己与扁家廿多年情谊生变的不解与悔恨吗?单纯的主从关系,怎么会变质成有一天需要对簿公堂的境地?陈镇慧的哭泣也如同辜仲谅酸的不能再酸的口气一样,都是一种失落与失望后的情绪。
过往豪门间的主从关系甚少会演变成像吴淑珍与陈镇慧这样公然对峙、互相指责的局面,因为不论发生什么事,身为主人的人总会想办法用种种手法“安内”。就像黑道大哥要找小弟顶罪,就懂得要先帮小弟安家,小弟才可能无怨无悔“卖命”,如果大哥出事躲着,既要小弟出面顶着,又吝啬付出,如此不上道,当然让人心寒心痛心酸。如非信任,扁家不可能让陈镇慧出入廿多年,公款、私款都让她经手,如此深刻的关系,东窗事发后怎么可能撇得一干二净?扁嫂说“国务费”都是陈镇慧“一个人”在经手,她完全不知情,撇得如此干净,反而让人怀疑需要如此“矫枉过正”的个中缘由究竟为何。
同样的,过往政商之间的交往总是“只闻其事、但罕见证实”,不论事前事后、也不论事成事败,当事人很少会公开谈论,更不要说像陈水扁和辜仲谅这样简直像是已到了要“相互保证毁灭”的程度;政商之间一个象征性的动作,往往胜过千言万语,识得其昧的便会拿捏,知道事情该如何进行;要“乔”要“放”、要“取”要“舍”,江湖中人自知分寸,从来没有像“扁谅情结”这样,让政商钱权挂勾的由爱生恨过程,如此淋漓尽致地公开上演,简直比八点档剧情还要更火爆激烈。
社论指出,当陈水扁表示与辜仲谅不熟、不识,其中的不合情理反而更让人猜测当初两人的麻吉程度。或许也正因为扁家人总是断然否认一切,才会让别人忍无可忍“豁出去”的说出一切。陈镇慧的眼泪、辜仲谅的火气,让人看到扁家的另一面;而扁谅的互揭疮疤,揭开的,更是一个长期以来政商关系“不能说的秘密”,这一揭秘,仿佛潘朵拉的盒子被打开了,扁案从此将进入另一波难以收戏的高潮。
- 2009-04-03法庭对质大戏 扁家与金主合唱双簧
- 2009-04-03吴淑珍与陈敏熏对质
- 2009-04-02吴淑珍出庭对质 梁恩赐呛:无耻的事不好笑
- 2009-04-02陈水扁与辜仲谅对质面色铁青 庭外男子泼尿抗议
- 2009-04-01龙潭案与扁对质 辜仲谅轻松翘二郎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