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发表社论说,经过一两个月的布局,马英九兼任党主席一事应该大致底定,并由马英九亲自对外宣布。此事虽已行将定案,我们仍要对于尔后党政局势的发展做些预测,并做若干的提醒与警示。
社论说,我们当初支持马英九兼任执政党主席,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球探体育比分:。其一,是“立法院”对“监察院副院长”等人事同意权操作丑陋,使一些社会形象不差的被提名人中箭落马。其二是年底若干县市长提名作业,国民党党部似乎坐观其变,任令民意形象极差、或裙带关系暧昧的人霸王硬上弓。这两件事都有一共通点:民意偏好极为清楚,但党部却有如自走炮,完全与民意脱节。面对这种情况,身上承担七百多万选票民意压力的“总统”,就必须要挺身而出、概括承受,而具体的做法,就是由“总统”兼任党主席。
然而,我们也要特别提醒,“总统”兼任党主席其实是为矫治党部掣肘之弊,而非为了一统党政运作。近日媒体报道,马英九在接任党主席之后,将安排萧万长、刘兆玄、王金平等人接任副主席。果真如此,那就确有虚化制衡、威权领导的疑虑,这样的安排也就值得三思。
社论说,在民主国家,不论是内阁制或总统制,最核心的关键就是“制衡”二字。“总统”提名的人事案,人民虽然讨厌有心人结党营私地予以蓄意杯葛,但绝对还是希望民意机关能够严格审查、确实把关。“立法院”不能悖离民意将好人封杀,但更不宜变成橡皮图章,沦为政党背书的“立法局”。如果将来重要人事案都如戒严时代一样,改在国民党中常会拍板定案,而“立法院院长”以副主席名义支持、“立院”党团召集人以中常委身分表态,然后就行礼如仪照案通过,那么同意权就形同虚设,是百分之百的威权体制。同样的,如果“副总统”财经顾问小组的意见或“行政院”提案以后都由副主席提报中常会,再发文“从政同志”执行,那就是紊乱体制、重返威权的象征。
换个角度来看,民主制度的可贵就在于它的对话、折冲与妥协。这些对话折冲不只存在同一政党各个团体(如行政与立法部门)之间,更是朝野政党互动的重要一环。国民党中常会是个极为传统的会议,阶级礼仪气氛浓厚,法相庄严,却绝不是一个适合党内对话的场所。如果将行政、立法、副“元首”等各方霸主都涵纳于党务会议之下,那就很难不重蹈当年以党领政的老路,一切的一切都以中常会定夺。果如此,当立法权在党的体制下限缩了运作空间,则在野党绝对会难以忍受,激烈的社会冲突恐怕就在所难免,而且所有纷争的矛头都将指向国民党主席,再无回旋空间。我们相信,这绝对不是马英九所乐见的局面。
社论认为,国民党对于“总统”兼党主席一事并不陌生;数十年来蒋中正、蒋经国、李登辉莫不如此。但马英九如果只参看先前历史却忽略当前局势,恐怕会产生相当的盲点。不论是两蒋或李登辉时代,台湾都还时处威权,而当时的在野势力根本不成气候。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不但“行政立法院长”是中常委,甚至连理当中立的司法、监察首长也经常赫然出席中常会。但是时代不同了,“总统”兼党主席的布局也该有所不同。现在的执政党,只适合以选举机器的最终掌握权,去抑制“立法委员”的嚣张、遥控地方首长的配合度,而不能把各路从政同志尽纳麾下,压缩制衡的空间。台湾的宪政体制原已不尽完善,若再加上一个太上中常会,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总之,马英九愿意承担改革责任、兼任党主席,那是好事。但政与党的结合应该仅止于减少掣肘,而不宜扩大为党政一统。最安全的做法,则是党主席掌握选举机器,但不必将各路从政同志纳为副主席。执政党可以鼓励各部门的从政同志扮演制衡角色,仅仅禁止结派营私式的拥权自重。党主席唯一的制裁工具,只是选举提名,却不涉入制衡机构间的操作细节。我们要提醒的是:效率与制衡之间的分寸拿捏或许不易,但是民主法制的机制,是绝不能被行政效率所凌越的。
- 2009-06-11民进党民调:六成民众反对马兼党主席
- 2009-06-11马选党主席 洪秀柱"吃豆腐"要连署与马争位
- 2009-06-10马宣布参选党主席:感谢吴一路相挺
- 2009-06-10蔡英文:马英九兼党主席有很大宪政风险
- 2009-06-10马英九兼任党主席 吴伯雄:绝对配合
- 2009-06-10马英九:我希望兼党主席 吴伯雄: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