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怀疑多些理性?
www.fjnet.cn?2012-08-29 17:32? 蒲 健?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公交车哭泣女童,疑似被身旁妇女拐带”的信息在微博上引起热传,警方也介入调查。目前,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微博通报,女孩并非被拐,旁边妇女是其姑姑。随后,最早发布“疑似被拐”微博的网友已删除了该微博。一名转发“疑似拐带”微博并引发十几万次转发的网友,通过微博向孩子及其家长道歉。同时,他表示以后遇此类事还会转发寻真相。(人民网8月28日) 这又是一起因主观不实推断,然后通过网络发酵、放大的典型案例。虽然只是一场“虚惊”,事后最早发帖网友也删除了微博,转发的网友也及时公开道歉,但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反思。如何让怀疑变得理性?什么样的怀疑才真正有价值? 在公交车这狭小的空间里,一女童伤心的哭泣,用普通话不停的喊妈妈,而带其的妇女则是操着浓厚的南方口音,这细节难免让人心生疑惑。女童为何哭的如此伤心?这妇女和女童什么关系?莫非这妇女是拐带的“黑手”?这些怀疑是来自于对女童的关心和关注,是客观善意的。但在此事件中,网友最终的判断和处理方式却是不理智,不科学的。判断完全来自主观想当然,没有任何实在依据,但推断给人得感觉显得比较肯定,造成了误导:此妇女形迹可疑,是人贩子的概率较大,必须给予揭露,拯救被拐女童。最不妥的是,事后撰写了微博并发布,让一个通过主观臆测得出的结论在网络上升腾炒作,引来众多网友围观热议。如此做法,可能逃脱不了为“博人眼球”、 提高人气、增加点击率、制造轰动效应之嫌吧?如果是真,这就是贪私誉,谋私利、制造麻烦。对于这个事件,其实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给出了处理此类事件的较好方案:如遇到疑似被拐儿童,应当场询问或报警核查,如事后发微博则延误战机,给查证造成困难。这告诉我们,既要当一名善于怀疑的“热心肠”,还要作一名理性“思考者”,要慎言慎行,切勿对没有事实依据的事儿妄下定论,带来不良后果。 不加分析的怀疑很容易催生谣言兴起,会随时抡起怀疑的“大棒”, 用“非黑即白”、“不是圣贤就是野兽”的偏执思维,不管三七二一,只要“看不惯”、“想不通”、“闲的没事”就乱砸一通,负面影响极大。如:看到一个贪官落马,就污蔑所有官员都是贪污腐败的“蛀虫”,没有正确认识反腐败的明显成效和坚决态度;出现一起买官卖官个案,就全盘否定选人用人制度的“科学”,没有意识到选拔的一大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正在攻坚克难谋发展;碰见一个“富二代”与群众发生摩擦,就断定所有富人都是为富不仁的“败类”,没有看到众多流着“道德血液”的企业家正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等等。用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惯性思维,把人们仇官、仇富的敏感神经挑动起来,把泄怒情绪煽动起来,用显微镜把“白袍点墨”的负面影响夸大放大。当“怀疑”成了否定一切、推倒一切的“推土机”时,如何达成社会发展共识?如何获得改革攻坚的动力?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或许,这些不再有答案,就算有也是海市蜃楼。 不加分析的怀疑制造的谣言和麻烦,会像洪水一样在网上蔓延、泛滥、冲击一切,很容易把一些信念脆弱,从不独立思考,没有理性思维的“盲从者”卷入其中,制造的谣言会被“跟风者”不假思索的一股脑全收,会像毒品一样让其全信,最终变成负能量的聚集者、跟随者和推动者,形成“蝴蝶效应”,把一件件“小事”酝酿成“大事”,把一个个谣言变成“真实的谎言”,把一条条真理诡辩成谬论,让我们陷入被动、应对吃力、还击给不上力。 坚定的信仰给了我们战胜困难艰险的信心和勇气,理性冷静给了我们拒绝不加分析怀疑和盲从跟风的底气和力量,让我们用智慧、理智、自律把怀疑变得更理性,把可能带来的“麻烦”解决好,让人人都拥有“理性怀疑”本领,善于理性思考,勇于理性的实践,让怀疑变得更理性、可控。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6]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
- [ 05-16]巧家爆炸案仍有合理怀疑需排除
- [ 12-30]药家鑫父亲诉名誉权案开审 被告张显坚称没错
- [ 12-03]安徽新增26名丙肝患者 涉事村医遭“高度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