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奉化居民楼倒塌引发对建筑寿命问题的关注。由于许多建于上世纪末楼房的楼龄已经陆续达到20年、30年。有人担忧,一些城市良莠不齐的建筑进入“质量报复周期”。2010年,住建部的一位负责人曾说:“我国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却只能持续25~30年。”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然而不论是公众的亲身感受,还是从媒体报道的“楼脆脆”“楼歪歪”等现实案例来看,真正能够使用50年以上的建筑确实不多见,其内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像有专家分析的那样,改革开放后为了提高老百姓的住房条件,很多地方确实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规范标准体系跟不上建设速度,因此房屋质量难以保证。这当然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但这样的“先天不足”却并非没有办法“后天弥补”,尽快开展全国性的房屋质量普查,建设标准化的维修、加固、安置方案,是解决这一历史问题必不可少的“补课”。 与建筑质量不好相比,明知质量不好还不补救才是最可怕的。以奉化居民楼倒塌事故为例,有居民称就在事发前几天,当地有关部门及专家还来鉴定过,但并未发出预警,反而要居民安心居住。要将类似的“楼粉粉”扼杀在事故发生之前,现有的排查、预警处理方式应有所反思。 在排查质量不合格的危楼“存量”同时,也要控制豆腐渣工程的“增量”新增,这就要求加强政府的对于建筑质量的监管。近十年来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让我国成为世界上新增建筑面积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也有黑心开发商屡屡被曝光偷工减料,如钢筋用量不达标、水泥标号太低等,这样的建筑如流向市场,说不定未来有一天也会成为第二个“楼粉粉”。 不过,加强监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理论上来说,房地产的监管部门很多,规划、报建、施工、防火等等,若监管得力无疑能形成一张质量“安全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监管一旦疏漏也可能存在于多个环节。因此,在关注建筑质量的同时,加强长远规划和维护,完善建筑建档和责任追溯都是治疗中国建筑“短命”的良药。 房屋可能是国人一生中购买的价格最高的商品,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商品。从这个角度来看,监管建筑质量无论多么严格都不过分。如果我们自己的质检不给力,时间和灾害会用别的方式检验房屋的质量,只不过可能需要我们付出财产甚至生命的惨痛代价,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
相关阅读:
- [ 04-08]奉化有关部门的可靠性也需排查
- [ 04-08]奉化危楼倒塌是无视“海恩法则”的恶果
- [ 04-07]奉化有关部门的可靠性也需排查
- [ 04-07]处置危房,迟缓就是拿生命当儿戏
- [ 03-25]安置房变成危房,监管松懈为哪般?
- [ 03-24]“四代同堂蜗居危房”是一封举报信
- [ 10-18]危房之下,岂能拿幼儿的生命安全作赌注
- [ 05-29]“高度重视”更应在事故前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