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人人网流传出一张照片,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这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不是来做脱贫报告的,而是中科院院士李小文。(4月23日《新闻晨报》) 李小文院士的形象满足了许多人对学者的理想化想象。如同李小文院士所作的报告《科学就是追求简单》,通过互联网,人们很容易搜到这位老人,无论什么场合,衣着简单朴素,身形消瘦。 李小文无疑值得尊敬,这让人不禁想起另一位同样朴素的院士——袁隆平。几年前财富排行榜曾将袁隆平选为“名誉富豪”,认为他对社会的贡献之大,使其身价超过1000亿。袁隆平院士回应称,用财富衡量科学家还是太低级、太庸俗。从李小文和袁隆平两位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老一辈学者所秉持的风范。 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一方面我们应尊重李小文和袁隆平所秉持的简朴,另一方面也应提防将他们的简朴形象固化为学者标准画像的倾向,并以这种标准画像去衡量其他学者。我们既不应剥夺像李小文和袁隆平这样保持简朴的权利,也不应认定学者就必须是远离物欲的“苦行僧”。可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往往把学者与简朴挂钩,甚至以此作为衡量学者道德的准绳。 毫无疑问,我们要反对学术的过度物欲。但在市场经济下,知识与财富并非不可调和。事实上,许多科学成果正是通过市场的推广,使得更多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科学进度所带来的巨大成果,学者也能因这些发明和创造而从市场上得到应有的回报。 由此看来,院士可以有更多面孔,可以是简朴之士,也可以富甲一方,前提是遵守法律和道德。将学者认定为“苦行僧”的标准画像并不是理想举措,反而可能让很多学者终身陷于清贫。当前存在的学术物质化现象与一些学者不遵循原则有很大关系,但根本对策还在于完善法律和相关机制,特别是淘汰机制,让那些没有学术原则的学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
相关阅读:
- [ 02-14]日本学者:中国莫学美国霸权,应学微笑外交
- [ 01-10]一个访问学者眼中的留美本科生
- [ 01-02]西部长江学者只能一辈子在西部吗?
- [ 09-24]误导市场的学者“雷语”算不算造谣
- [ 06-04]"三公"数字:不是要学者搞清楚,而是要政府说清楚
- [ 05-16]铁血学者让革命理论冉冉升起
- [ 12-17]指责学者“冷血无情”,过了
- [ 08-31]学者不能丢了严谨求实的底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