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舆情的诉求,就不可能出现“新闻搭车”现象。这提醒政府部门要善于主动打捞梳理舆情,以信息公开引导舆论】
最近一段时间,黑龙江省安庆县因“徐纯合事件”而备受关注,网上关于当地官场的举报帖也集中爆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对记者称,此类现象为“新闻搭车”,即当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枪击案主体新闻事件时,与此地域相关的、以往难以受关注的问题集中爆发出现在公众视野,举报人会趁社会注意力和各方面力量聚集的时刻,寻求解决自身问题。(5月14日《新京报》)
与其把此类现象称为“新闻搭车”,不如说成“舆情搭车”更直接。“新闻搭车”是举报人媒介事件策划意识的一种反应,他们趁着某个新闻热点真相难求或正在火热时,借机把自己想要为人所知晓的事实公布出来。这其实就是新闻报道中由头的借用——借用某个由头,引出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而新闻之所以能搭车,更本质的原因在于“舆情搭车”:公众存在诸多诉求,这些诉求缺少一个释放的渠道,一旦他们发现某个舆情热点可以成为一个释放的通道,便将所有诉求都转移到这个通道,通过这个已经成为热点的载体传递出去。可以说,“舆情搭车”才是根本,没有舆情的诉求,就不可能出现“新闻搭车”现象。
对于这种“舆情搭车”,有人会说是一件好事,这会让很多隐藏的问题得以暴露。这是球探体育比分:“舆情搭车”的一个角度。但是,“舆情搭车”也带来了舆论引导中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也会让公众处于一种舆情焦虑之中:或是不顾相关性、真实性一味搭车;或是失去信任,怀疑一切。
具体地说,“舆情搭车”会带来这样一些舆论领域的变化。首先,舆论热点处于不可控状态。在原有的舆论引导模式中,传统媒体是舆论的引发者,它们通过媒体报道将需要引导的话题引出,引发人们的关注,进而引发、引导公众舆论。此时,媒体承担着议程设置的角色,报道什么对象,监督什么内容,引导力度有多大,多由媒体掌控。而当自媒体带来“舆情搭车”之后,舆论的热点将逐渐失去控制,任何一个搭车的新闻,都可能引爆一个新的舆论热点。这对舆论引导增加了不小难度,舆论引导易失去准心。同时,更严重的一种情形是,一些虚假的不实的,或者花边的表面的信息也可能混杂其中,反而干扰了正常的报道与核心议题的深入。
其次,舆论的多元化表达让共识难产。舆论引导是为了达成共识。这个目标在原有的舆论环境中比较容易达到。但是,在自媒体环境下,当出现“舆情搭车”现象时,舆论共识的产生变得更加艰难。这是因为,自媒体没有那么理性,众声喧哗才是自媒体表达最常见的形式。这种多元化表达一方面保证了舆情诉求有表达的机会和渠道,但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两个不可避免的结果:人们观点的交叉越来越少,共识越来越难达成,引导舆论变得更加困难。
有鉴于此,应该尽最大可能,不让舆情诉求要靠搭车才能表达。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主动打捞梳理舆情,以信息公开引导舆论。如果这两个舆论学中的常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得到贯彻和落实,即使出现一个所谓的舆论热点,人们也会坐等真相水落石出,而不是匆忙搭车,借机传播自己的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