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区长先生,我要反映任哑巴贪污腐化问题,内容略,此致敬礼。报告人:某某乡某某村某某生产队村民任有话,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如果您在区长网络信箱里看到这样的人民来信,您千万不要惊诧,因为1月5日《新快报》报道,镇江丹徒区政府网站规定投诉文字不能超过一百字,网友戏称这是公然逼市民用文言文投诉。

老百姓想和官员唠叨个几句,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难免“说来话长”。无奈丹徒区政府官网祭起“百字令”,咱只能上书一个“略”字带过,区长答曰:阅。百姓再复曰:唉!三字足以,何需百字。

“百字令”给了节约型政府一个新的解释,那就是从惜墨如金做起。说来这也算老祖宗的光辉传统,甲骨文上刻个字不容易,罄竹难书的公文重得累死人不偿命,洛阳纸贵逼得古代书生多写一个字都要先算经济账。可是数字化时代,网络上书既不重也不贵更不累,我看,丹徒有关部门不是想省钱、省力,而是想省心。

老百姓反映的都是烦心事,想省心的官员按照趋利避害原则,自然选择规避民意、掩耳盗铃、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只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白话文时代的科技搭台唱的却是一出文言文时代的老爷戏。

白话文就是打破被士大夫专有的文言文所垄断的话语权,如果民意表达也要被套上“百字令”的枷锁,那么这样一个被阉割的话语权只能逼着民意诉求另觅它途,譬如:上访。


上访意味着时间和空间上的“舍近求远”,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一群学者曾做过一个心理调查,发现人们相信或者崇拜离他们近的政府官员,而认为离他们远的政府官员则是懒惰、不称职和不诚实的,这就是距离悖论。

按照这一原理,丹徒老百姓最相信的应该是镇长区长才对,不过在我国这个情况有时候恰恰相反,人们往往对身边官员不信任,而希望通过不断的上访让更高层的官员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这其中的原因很明显,他们接触到的基层官员不愿倾听、正视和解决他们的问题,但上级政府只要一指示,问题马上得到解决。所以很多人要问:为何非等温总理过问才解决?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不是宰相肚子大,是心胸大。一百字就把基层官员的心胸填满了,你还能听进什么新东西?

' />
一些官僚连老百姓的网络投诉都嫌长,不愿意、没工夫细看,还谈什么“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人民服务”?官僚上网,网上也官僚。对网络官僚作风更应痛打。

社会大网络,网络小社会。网络就像一面镜子,社会上有啥,网络就有啥,如官场有官僚主义,网络也有官僚主义,而且层出不穷,特别表现在政府门户网站上。

不久前,湖北省应城市长信箱对市民投诉出现“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的雷人批复,之后宁波鄞州区长信箱出现“已阅”两字批复,引来口水无数,板砖遍地。现在又出现“限字投诉”,真应了广州那句俗语:一百岁唔死都有新闻睇。

在江苏镇江丹徒区官方网站上,咨询、投诉和建议的确存在100个字符的内容限制。(见1月5日《环球时报》)

投诉限100字,莫非真如网友戏言,要用“之乎者也”文言文来写,或者用100字写些客套话,之后再来一句“具体投诉内容请见附件”?如果当地官方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而提倡长话短说、废话少说,倒也罢了,事实不是,看看他们工作报告上的空话,各种文件上、大会小会上的假话,就知道是“官民有别”、“内外有别”。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老百姓有事才找你,没事也“没时间跟你闲扯”,丹徒区为何要“限字投诉”,不让老百姓把话说完?无他,网站设咨询、投诉、建议等窗口,不过是政府网站设计的需要,人有我有,应景罢了,情非所愿,所以附设限制条件,少来烦我。站在百姓立场,政府网站要么干脆不设这些栏目,不与老百姓沟通、交流,自我欣赏,自娱自乐;既然设了,就要拿出诚意,像个公仆网站的样子,叶公好龙,浪得虚名,算什么?


“限字投诉”,看似小事(说不定过几天得出的结论又是“临时工”干的),其实不然。从这“一滴水”可以窥见某些人的态度、作风、观念等“太阳”。官老爷们连老百姓的投诉信都嫌长,不愿意、没工夫细看,还谈什么“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人民服务”,甚至“执政为民”?官僚上网,网上也官僚,对网络官僚作风更应痛打。

近年来,各级领导现身网络,为网络监督、网络问政推波助澜。其意图除了听民声、恤民情、顺民意,提高执政水平之外,还希望通过互联网这种技术手段,清除官僚体系中的一些积弊,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对社情民意的“迟缓症”、“痴呆症”等等。客观地说,这几年来,随着互联网与现实政治对接的日趋顺畅,网络对传统官僚体制刺激很大,官场种种不良风气已有所好转。

但是,无论互联网技术如何先进,高高飘扬的网络民意最终还是要“重重落地”,化为政府的实际行动才有意义。遇上像“没时间跟你闲扯”、“限字投诉”这种网络官僚主义,一切技术都枉然。相对于现实政治而言,网络政治还处于一个发育期、粗放期,基层政府网站建设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缺乏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善治的高度要求,政府网站建设规范、对反馈意见的呼应程序等等,都应该有一个兼可操作性与刚性的规程,让政府与公众双方都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文本,避免由此导致冲突。

从长计议,破网络官僚主义镜像,还得从现实官僚主义物像入手,因前者不过是后者的映射罢了。

' />
到政府的官方网站去咨询或者投诉,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投诉不能超过100字,这样的限制还是头一回听说。对于江苏镇江丹徒区的官方网站上这样的限定,网友惊叹说,连微博都可以写140字,这个区的投诉信箱更精简,是在逼市民用文言文投诉。(1月5日《新快报》)

看了这个报道,笔者仿佛听到了镇江丹徒区的官方网站投诉限百字的弦外之音。

其一,你要投诉吗?如果事情叙述超过百字,哪你就免了。再大的冤屈你也自消自受吧,赶紧洗洗睡吧。

其二,你问投诉为什么没有解决吗?因为你的投诉超过百字,不符合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所以我们一概不予受理。是你的违规在先,并非我们的权没有为民所用。

其三,你问你的投诉在百字以内怎么也泥牛入海无消息?还好意思来问!你也不看看你的文字水平,真怀疑你喝过墨水没有。一封投诉材料连个简单的问题都说不清楚,叫我们如何解决?

其四,投诉限百字是我们政府部门工作办事效率高的真实反映,我们平时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办,哪有时间和超过百字的“懒婆娘裹脚”闲扯?它不仅影响部门的形象,也影响我们的政绩。

其五,什么你说这是我们工作失职?你算老几,你说话连一点声响都没有!我们的工作好着呐,不然为什么我们总涨工资?

这投诉限百字的弦外之音让我们更加理解“权为民所用”深刻意义。

?

' />
1月5日《新快报》报道:到政府的官方网站去咨询或者投诉,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投诉不能超过100字,这样的限制还是头一回听说。对于江苏镇江丹徒区的官方网站上这样的限定,网友惊叹说,连微博都可以写140字,这个区的投诉信箱更精简,是在逼市民用文言文投诉。

100字,好比让一个报案的人只说自己姓甚名谁,身在何处,案发时间,接下来要说大概的案情都没有时间了,因为限制了100字。

问区长阁下,老百姓有没有规定你只能写100字的公文报告?呔,你敢咆哮公堂,无视官法?无视上官吗?别说是100字公文报告,我要做报告,保准要超过数万字,直念到你头晕恶心为止,可我让你写100字就是100字,不得反驳!

其实,刁民不知100字有多少好处。其一,可以培养“说短话”的良好习惯。培养人民群众说短话有多少好处?工作时间增长了,有效的生命时间延长了,GDP增加了,政府提倡写短文说短话,根本没有错,错在你自己没有理解政府网站的“苦衷”。

其二,可以培养一大批丹徒的才子。你想想,中国的文字有多么节省,一个字可以代表多少意思?刻甲骨文的时候,那才叫惜字如金呢,为什么不能学学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还有一个大才子叫作司马迁,那家伙写史记多么简约?投个拆,告个状,说个事,凭什么还要长篇大论?

其三,培养公民的统一意识、节约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管你有天大的事,天大的案情,无论管你有多么麻烦的案卷,统统统一型号,统一字数,甚至是统一脸型。如此,公民的统一意识树立起来了,规范意识树立起来了,有规矩了,岂不是比什么都好?至于统一脸型,那就是一进政府网站、政府部门,必须保持肃静,保持严肃,保持紧张的状态。一步不能错,一句不能多,有板有眼,规规矩矩。

其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市民投诉,麻烦大了,挨个解决,头痛死了,有话则短,逼你就范。没等你说完,我也就没听明白,当然我也就可以装装糊涂,糊涂对糊涂,当然就可以不了了之。“解决”等于没解决,没解决等于解决了,多省事省心?有句古话说得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看吧,我在撞钟呢。

其五,100字还有大秘诀。逯氏有话说,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表面上我是在天天替老百姓说话,天天在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天天上网了解民情民意,天天开着联系群众的窗口,其实呢,100字,让你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欲言又止,最好是做一个能说话会说话的哑巴。如此,也就达到了政府网站、懒汉官员的目的,既领着“撞钟”的工资、待遇、福利、特权,民生经服务经我完全可以不念,秘诀吧?

' />
民众之所以写投诉信,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意味着其他渠道堵塞不畅,导致下情上达困难重重,许多扔进“区长信箱”的事,本该由更基层的行政人员、司法监察机关或人大来解决。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区长信箱”对民众向区长投诉的邮件字数作了严格限制,只要超过100字就无法发送。如此精简的篇幅要求,让憋了一肚子话想跟区长说道说道的投诉者无从下笔,有人戏称,回去要苦练文言文,努力成为一个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百字投诉能手”。(据1月5日《新快报》)

区领导工作繁忙,而每天向区长信箱发送的投诉信难以计数,限制篇幅,恐怕初衷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似也无足厚非。百字之限,固然苛刻了一些,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在不行,把500字才能反映的5个问题,给拆成5封投诉信发送,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问题在于,区县是除街道办事处以外,中国城市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区县长是基层行政长官,按照中国老话说,那叫“亲民之官”,在明清两朝,州县两级“亲民之官”出门仪仗中,是没有“回避”牌的,意思就是做这样的基层领导,和群众直接沟通是必须的日常工作。古时如此,今时更不例外,处理“区长信箱”的投诉信,嫌麻烦,怕辛苦,恐是说不过去的。

当然,出于减少劳动强度、提高行政效率计,搞出个“投诉限字数”的土规定,也不是完全不成,问题是,这种土规定的实施,是市民对行政长官、对基层区县政府的照顾和让步,既然照顾了、让步了,就该换来一些回报。

在封建时代,州县的“亲民官”对于民众的上呈(按今天话说就是投诉信)必须亲阅,然后根据投诉内容,分给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处理,一般上呈由六房批答、师爷誊录,重要上呈则须州县长官亲自批答。号称“父母官”的封建官员尚且知道,对投诉信应分类受理,有处理,有答复,今天的基层政府是民众服务机构,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更应明白这个道理,“文言投诉”并非不可,但反映的问题,理应得到政府的“说法”———哪怕也是个“文言批答”,也比泥牛入海要强,相信丹徒区的“区长信箱”若真有“文言批答”应对每封投诉信,民众的抱怨声会小很多。

还应看到,民众之所以写投诉信,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意味着其他渠道堵塞不畅,导致下情上达困难重重,许多扔进“区长信箱”的事,本该由更基层的行政人员、司法监察机关或人大来解决;不少人写信给区长,是因为除了写信外,他们的声音没法让区长听见。作为基层行政单位、领导,有义务将这些被堵塞的渠道一一恢复畅通,这既是与民方便,也是与己方便,至少不至于让投诉信多到来不及一一过目。

更应看到,投诉信多,意味着行政工作中有争议、待改善的环节多,对有关部门、领导是一种鞭策和提醒:政绩好了,民生改善了,社会安定了,谁没事给“区长信箱”写信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