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篮球比分直播:|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2014湘粮健康生态行> 媒体聚焦 > 正文

湖南粮食:从古至今书写传奇

2014-07-02 17:17:50??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王琼 王琼   我来说两句

湖南粮油健康生态行采访团探访“稻作之源”——常德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红网记者 冯钧 廖洁 摄影 明健飞 通讯员 周聪颖 常德报道

走在常德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田埂上,初夏的青草抚过脚背,湖南粮油健康生态行采访团的记者们似乎能感受到来自遥远的6500年前的气息。大家脚下的这篇土地,在远古曾是一片普通的村庄。千百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片土地饱含历史积淀,在远古由火热到沉寂,在新时代又慢慢开始苏醒。

最早古稻田解码湖南稻作悠长久远的历史

城头山的苏醒见证了世界的稻作历史。掘开深埋的土层,解析岁月的密码,人类稻作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以前通常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通过城头山及其他一些稻作文明遗址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辉煌灿烂,比黄河文明并不逊色,甚至年代更早。世界科学界以前普遍认为,中国的水稻是从印度等南亚国家传过来的,城头山遗址目前世界最早古稻田的发现,推翻了这种观点,表明是我们中华先民最早成功熟练地掌握了水稻栽培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长沙米市诠释湖南米业生生不息的繁华

远古城头山深藏的耕作层讲述着湖南稻作历史的悠久,长沙米市千年的繁华诠释着自古就有的“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

地处湘中偏东、湘江下游的长沙,自秦汉以来就是湖湘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历史辉煌、文化灿烂、名贤荟萃。“长沙米市”更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米市(按:另有无锡、芜湖、九江)之一。

长沙的潮宗街是明清时期县署和驿站所在地,是旧时长沙出潮宗门到湘江码头的必经之地,在漕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年代,这里是交通要道,再加上米业尤为集中,昔日的潮宗街有了“米街”之称。

当年米街的繁华已经成为老人们口口相传下来的记忆片断。历史记载,长沙米市的雏形可追溯到北宋晚期,当时的潭州已能制造载米万解的大船,往来湘江,运送大米。湘江河上运粮船只“数百艘一时俱集”。包括长沙稻米在内的湖广稻米的丰歉已起着调剂市场米价的作用。

到清雍正(1723—1735)初年,湘江上运米之船“迁艘云集”,直销汉口,再抵江浙,盛极一时。长沙附近的易俗河已成为百谷总集之区,“粮仓相比,米袋塞途,年贸易额达200余万担”。其时江浙一带人口稠密地区的粮食供应均仰食于湖广,湘米年输出在500万石左右。

1736年(乾隆元年)碾米业已形成行会,到光绪年间,长沙的碾坊发展到500家,大都分布在碧湘街至草潮门沿江一带,尤以潮宗街最多,故有“米街”之称。到1934年,长沙机器碾米厂已发展到78家,连同碾坊197家,年产大米36万石,其中以福星街永丰碾米厂产量最高,年产达4万石。鼎盛时期,本地粮商不但大量开设粮行,而且远至两广、汉口、江浙、郑州等地开设分号,粤、沪、津及浙江、江苏、河南等地粮商也到长沙开设米厂、粮栈。

长沙米市的兴旺,除了长沙特殊的地理、经济地位外,更主要是建立在湖南全省粮食生产相对发达的基础上的,那时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和四川。民国时期,长沙米市和“金、钱、绸、纸”大行业享誉全国,长沙城出现了许多同行当商业街和名老字号,素有“鱼米之乡”、“花炮之乡”、“湘绣之乡”、“陶器之乡”等许多美称。

湖南粮油健康生态行采访团探访“稻作之源”——常德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从古至今书写粮食传奇

翻开湖南粮食生产的历史画卷,许多精彩与辉煌映入眼帘。

湖南道县寿雁镇玉蟾岩发现的4粒稻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栽培稻,把人类种植水稻的历史提前到一万年以前。

相传,炎帝神农氏来到湖南,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湖南省炎陵县炎帝陵便建有“咏丰台”,是为欢庆丰收而设立的。

历史上,湖南是全国最早种植双季稻的省份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湖南粮食生产不仅总量大,而且单产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高25%以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湖南以全国3.1%的耕地,提供了5.4%的粮食,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中居第8位,水稻产量占全国的12.8%,居全国第一,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是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仅有的两个省份之一,也是现有7个原粮净调出省份之一,目前每年调出商品粮80—100亿斤。湖南还是全国生猪调出第一省,每年外销生猪3200多万头,折合稻谷约60多亿斤。

湖南粮食科研实力雄厚。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在全球累计推广50多亿亩,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国内推广2.4亿亩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就在早前,2014年5月22日,超级杂交稻第四期取得重大进展,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又将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