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郑窈]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郑窈,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而优秀的专家学者不仅可以对城市的建设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更可以培养出一批批未来的建设者,源源不断地为特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今天我们就请到了两位教授作客我们的演播厅。不过,他们今天不是来讲课的,而是要跟我们说一说,他们对厦门的爱。来认识两位嘉宾。厦门大学的潘威廉教授和胡荣教授。
[潘威廉]: 早上好!
[胡荣]: 各位网友,大家好!
[郑窈]:两位教授来到厦门都有20多年的时间。潘教授来厦门是24年的时间了,胡教授来厦门是26年的时间。
[胡荣]: 对,是1986年过来的。
[主持人郑窈]: 潘教授是美国过来的。胡教授是宁德过来的。那应该说在方言方面,胡教授占了一点点天时。
[胡荣]: 应该更接近一点了。
[主持人郑窈]: 那我们节目一开始,不如来一个闽南语的考核。好不好?
[胡荣]:这个比较难。
[主持人郑窈]: 刚才了解了一下,其实他们闽南语了解的不是很多。所以才要考你们啊。我们假设早上要上课的时候,两位在学校里碰到了好朋友,打个招呼,用闽南语。
[潘威廉]:早上好!吃饭没?
[胡荣]: 你好!吃饭没?
[主持人郑窈]: 两位还是有比较地道的闽南语味了,虽然会的不多。两位当时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或缘由来到厦门的呢?
[潘威廉]:我来厦门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在台湾当兵的,而我夫人在台湾长大的,后来我们要来学中文,88年全国只有一个大学可以让外国人来,带家里人,当时北京上海都没有。当时厦门大学说,你可以带家里人来,就是那个原因。
[主持人郑窈]: 你一开始来厦门时,只是为了要学中国话?为什么会想到学中国话呢?
[潘威廉]:因为在台湾,那两年开始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有兴趣。就是小学大学都没有学中国的历史。一点不懂。所以我想,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人口这么多,应该了解一点中国的历史文化。我记得,我到台湾的时候,我们的空军领导告诉我,全世界的人口四分之一是中国人。我说,我没想到。我当时我告诉他,这个不对,这个错了。他说,为什么错了,我说,因为我们一家人有四个人,没有一个中国人。(呵呵)现在我的媳妇,我老大跟厦门女孩结婚了,现在全球人口五分之一是中国人,我们一家有五个人,有一个是中国人。
[主持人郑窈]: 没错。那你一开始来到厦门时,预期呆的时间没这么长吧?
[潘威廉]:我来的时候,原来安排的是呆一两年。
[主持人郑窈]:后来,怎么在一两年里逐渐爱上厦门,决定说要一直留在这里。
[潘威廉]:来的时候,要学中文。我当时在这边才两个月发现,厦大已经开始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工商管理中心的,请我们帮他们。所以,我同意,一个学期讲课,后来,我说,那再帮他们一年。后来,我越来越爱上了厦门。特别是厦门人,我很喜欢厦门人。那时候,厦门岛环境是美,但是没有发展。那时候,停电停水,生活有点不太方便。但人很好,非常喜欢这里的人。所以,后来我想,那时候我已经住了很多地方了。30多个地方了。当时我说,那不要再跑了。
[郑窈]: 你是一个很难稳定下来的人吧。
[潘威廉]: 对。我很喜欢跑。我大概跑到这边几个月,那边一年,那边两年,这边两三个月,我很喜欢跑。但是我到厦门,不跑了。
[主持人郑窈]: 那厦门真的很历害。能够把您留在这里。这就是您和她的缘份。
[潘威廉]: 刚才我们听潘教授讲了,他跟厦门的缘份的故事。那么,胡教授呢?您当时是一种怎么样的机缘来到厦门的?
[胡荣]:研究生毕业。我原来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在南开大学念研究生。那1985年的时候,我毕业之前,先来厦门看。我一个同学在厦大的经济研究所工作。先来是看一看。看一看,就被厦门的美景吸引住了。在校园里面,我们去了几个地方。胡里山炮台,湖里特区。当时的湖里特区还是比较荒凉,没有现在这么繁华。还去了鼓浪屿。厦大的校园,依山面海,夕阳夕下的时候,沙滩上的海浪一层层吹过来,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我毕业后一定要来这个地方。所以,到了1986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了,当时我是联系了好几个地方。国内当时社会学的研究生还是比较少。北京是很好的单位,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当时,等了一段时间,一个月的时间。前面,厦大要不要招社会学的人还不知道。那后面说,这边要人了,那我就毫不犹豫地过来了。所以,就来到厦门了。
[郑窈]: 潘教授,您是喜欢到处跑的人。所以,你可能希望说我要走得更远一点。但是,很多学者刚出来的时候,都抱着一种心理。(问胡荣)您为什么不去北京啊?如果让现代的孩子来选择,可能直接去北京了。
[胡荣]: 北京,更多的机会。应该是说,北京是作为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学术信息的也多一点。当时,我从气候来说,是喜欢厦门。更重要的是,因为厦门这个城市,吸引了我。在这个城市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单位——厦门大学,是一所全国很好很棒的大学,所以,这个原因使我留在了这边。
[主持人郑窈]: 具体是哪一点呢?最吸引你的,厦门。
[胡荣]: 漂亮,气候好。在国内的城市当中,就像潘教授讲的,去哪里,时间住久了,这里就没感觉,因为太漂亮了。然后,我出差一趟,随便国内的哪座城市比较一下,还是厦门好。厦门真正有家的感觉。你到了一座城市,北京好吗?太拥挤了。机场到市内,要那么长的时间,交通拥挤。北京的大街,建筑非常堂皇,但是它的小巷还是很脏的。厦门从大街到小巷都很干净,都很漂亮,做得很精致。所以,一回到厦门,我就有家的感觉。不想离开这个地方。
[郑窈]:你们能不能够给我们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么爱厦门?当时是因为长期的积累,还是说,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哦,厦门是我可以呆一辈子的地方。
[潘威廉]: 主要是人。我刚到厦门,虽然很喜欢厦门,很喜欢厦门人,但是有点想家。(郑窈:离家很远)对。我来的时候,我们四个人,我的老大两岁了,老二六个月。那个时候,环境不太好。那个时候还没有发展。所以,学校也没什么钱的,工资很低的。当时,人非常好。篮球比分直播:是一家人在一起,厦大的领导请我们一家,跟我们在一起。所以,我感觉,厦门是一个很大的家庭。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以前,没有什么约束,一直跑一直跑。但是我到这边,不但感觉这边是一个很美的地方,而且人美,感觉是一家人。所以主要是人。
[主持人郑窈]: 您一直说,留在厦门,更加看重的是,厦门人打动了您。你有经历过什么特别让您感动的事情吗?
[潘威廉]: 有一件非常感动的事情。我写过一篇文章。20年前,篮球比分直播:的时候,我在中山路,我丢了一个包。那个包里有我的护照,两个月的工资、课本,很多东西。我丢了。我找了半小时,找不到。后来,路边有一个人,比较穷的一个人,他是做衣服的那个裁缝。他说,这个是你的?他看到了那个包,打开了,看到里面的那个护照、照片。他说,这个是你的?哇,高兴了。我想给他一点钱。他不接受,一分钱也不要。他说,能够帮助人就很高兴了。哇,我真感动了。后来,一年后,省电视台来厦门拍一个节目。他看过我写的一篇文章。他说,能不能采访这个人。我去找他,他已经去世了。发现他不但比较穷,生活很辛苦,而且他有癌症,但是都没有说。他没有告诉我他的情况。他需要钱,需要给医院很多钱,但是他都没有讲。很善良的一个人,都没有讲他的事。我差一点就哭了。他去世三个月后,他夫人生孩子,他都没看到他儿子。所以我说,厦门人真是这样的人。我感觉,厦门最好的是厦门人,所以,我说不能离开厦门。
[主持人郑窈]:您觉得呢?
[胡荣]: 除了刚才讲的,厦门的气候好,景观漂亮,但还是厦门的人好。厦门的素质高,有教养,有受过教育的。用我们社会学的一句话说,这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比较多。我们做了一个调查,2009年的时候,在国内的八个城市,包括西安、兰州、广州等。我们厦门人呢,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是最高的,在几个城市当中。还有一点,厦门人对外来人的这种距离最小。外来的农民工啊,外来的工作人员,没有排外的东西。不排外,厦门人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是很好的接纳。所以,我觉得,你刚才问我闽南话,我不会讲,这也是厦门人不排外的一个表现。有些城市,他就很强调自己的方言,在什么时候,在公共的场合,不讲普通话,他就比较排外。这使得我们厦门成为一个能够接纳大家的一个好地方。所以我们厦门才会发展这么快。我们刚来厦门的时候,才是一个小小的厦门市,那时候很小的。三路公交车,我86年来的时候,三个点,轮渡、火车站、厦大,在那里跑。厦大出去郊区了,火车站出去也郊区,很小的一片地方。现在厦门不仅扩大到全岛,还扩大到海沧、翔安,整个进来,都是城市化了。其实这里呢,生活着很多的外来人口,很多人,像我们也是外来人口,(郑窈:两位都是外来人口),我们原来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是因为大学毕业到这边来工作的,或是到这边来工作、做生意的。我们在街上可以听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方言,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这个世界各地的人在这边工作生活,因为她可以接纳不同的人。这也是厦门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动力、源泉。
[郑窈]: 那么两位作为专家学者,在厦门生活了20多年的时间,离30年也很近了。应该说,两位是真真切切地见证了厦门特区设立3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能不能给我们说一说,您刚来的时候是这样子,这30年的发展过程中,两位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推动了厦门这30年的发展?潘教授,您认为呢?
[潘威廉]: 我想就是教授刚讲的,厦门不排外。其实,那个也是一个历史的事情了。我去年写了一本书,老外看老鼓浪屿,就是外国人怎么看厦门,从500年前到1952年。你知道,一百年前,鼓浪屿是全世界最有福的一平方公里,有两个外国作者写的。有很多外国人写的,100年前、200年前,在中国,最开放思想的人,是厦门人。100年前、200年前,他们这样写。你说,不排外,到广州,到北京那边,他们不欢迎外国人。但是,厦门几百年前,欢迎外国人来到这边。厦门人不怕到国外,就是为什么现在大部分的华侨是闽南人,他们讲闽南语。所以,厦门人很早就有着国际的思想。这是历史的、以前的,现在也有的。所以,我们的关系跟华侨好啦,是他们的老家。外国人来到这边,真的感觉很欢迎的,所以他们在这边投资、工作,真的感觉到,很受欢迎。现在全国是开放的,中国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了。但是厦门很早就有那样的(思想)。
[郑窈]: 厦门特区30年的发展,吸引了很多外资企业的投资,有很大的关系。
[潘威廉]: 我觉得是,环境也好。我有厦门的网站,很多人看到厦门的网站,在上海做生意,或者北京、广州做生意。后来,看到了我在网上介绍厦门的,他们说,虽然他们要赚钱,但是他们生活也要好。所以,很多人来到厦门工作、投资,做生意。虽然广州、上海那边做生意的机会多一点,但是这边生活好、环境好。有这样的网站沟通,不管住在哪里,现在很方便。环境好,人好。
[郑窈]: 因为在我身边,也有朋友,他们会这样说。如果说,这辈子能够有钱,不管工作在哪里,能够在厦门有个小房子,有个小窝。然后时不时能够过来住上几天。哇,这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潘:对对)可能就是这种感觉。胡教授呢,您对厦门这三十年来的发展,怎么看?
[胡荣]:发展当然有国内国外的这种背景,因为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是厦门在发展,其它地方也在发展。不管福州啊,上海啊,哪个城市都在发展。市区的面积也成倍的扩展。因为整个中国处在一个快速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农村的人口往城市里面搬,但是,我说厦门比其它地方发展得更好,这里就有厦门自己的原因。厦门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城市的建设。刚才讲的,厦门人不排外。原有的厦门人,对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兼收并蓄,能够张开双臂去欢迎他们。这是发展得更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郑窈]: 两位在厦门呆了20多年的时间,应该说人生从开始拼博到最巅峰的状态,都是在厦门的。您觉得在厦门的哪个阶段,对你是最重要的?比如说,潘教授取得居住权,成为厦门荣誉市民,帮厦门评国际花园城市的金奖,您觉得哪个来说,意义是最重大的。
[潘威廉]: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可能是,帮厦门参加国际花园城市大赛,这个给我好机会,来了解厦门的口味,当时最感动的是,获得那个荣誉市民。虽然我定居这边,大家都很欢迎我,但我还是外国人。但是给我那个荣誉市民,我真感动了。
[主持人郑窈]:你当时帮厦门评到金奖,这期间也做了很多工作,帮助你了解厦门。除了这个之外,你还出书、建设网站,来推广厦门。我们看到,今天潘教授带了他的这些书来到我们现场。给我们稍为介绍一下。
[潘威廉]:我带了一些,有些没有。我最早写的是,有一天下午花了8个小时写的这本,给外国人介绍,一些外国人一直问我跟我一样的问题。所以我写了这本。后来厦大外事办复印给外国人,每年复印的。我说,那个差了,所以,我写了这本。(郑窈:第一版是这个)第一版是这个。(郑窈:有鼓浪屿手绘地图的感觉)对,是一天下午写出来的。这个很差的,所以,1999年写这本,160页左右,我花了一个月左右写成的。到了印刷厂印的,厦门政府说,这个挺好的,很高兴你写,但是这当时是违法的。(郑窈:啊,为什么?)没有书号。所以我问厦大出版社要不要写一本英文的,介绍厦门的。他们说可以。所以,写了这个魅力厦门的。这个本来是薄薄的一本,半年卖完了,所以我重修的,写的比较厚的,还写了别的地方。后来我发现,外国人对我们的历史,有兴趣。所以我写魅力鼓浪屿,也写魅力福建,写老外看福建,魅力厦大啊,老外看老鼓浪屿……写了10本书。原来写了英文,后来发现有很多年轻的厦门人,也不了解自己的家,(也有中文版的)。
[郑窈]:这里面很多很多的照片,封面很好玩。(潘威廉:漫画的。)一边拿着饭,一个V手势,你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潘威廉]: 因为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来中国,我经常开玩笑说,为了吃中国菜。
[郑窈]:你真的很爱吃中国菜?
[潘威廉]: 真的很爱吃中国菜。
[郑窈]:你最爱吃中国哪个菜?
[潘威廉]:都喜欢吧。很难说。因为太多了。我很喜欢水饺。有多种水饺。以前,我很多学生,MBA管理中心的学生到我那里包水饺。五六十个学生帮我包水饺子。(郑窈:你会包吗?)我包得很笨,很笨。但是我会吃。
[主持人郑窈]: 胡教授呢?您觉得您哪个人生阶段在厦门发生的?
[胡荣]:在厦门呆了20多年。我觉得在我过去走过的路当中,厦门应该是最重要的。厦门使我的事业获得了成功。1992年的时候,我就破格被聘为副教授,那个时候30岁不到。1995年的时候,我破格聘为教授,应该是中国社会学界最年轻的教授了,到现在也没有人打破这个纪录。当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努力,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厦门给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我后面有到香港去,念了一个博士学位。1996年到1999年,回来以后又创办了社会学系。这个专业其实也很适合厦门这个社会的发展。因为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厦大有这样一个学科支撑的话,也发展得更好。这个学科能够得到发展的话,跟厦大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分不开的。所以说,工作上会取得一些成绩,都是跟厦门,跟这个地方,跟厦大分不开的。
[郑窈]:我觉得中国人会有一些迷信的说法。说一个人的发展啊,一个人顺不顺,跟这个地方的水土合不合,这个是有个因缘在的。其实,这个也不一定是迷信。它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比如说,两位在厦门发展得很好,它就跟厦门这种开放性、城市环境、对人才的重视是分不开的,这就是它的水土。是不是能这么说?
[胡荣]: 应该可以这么说,赞同你的观点。
[主持人郑窈]: 潘教授去过很多的国家,胡教授也去过了很多的地方。您觉得在厦门的生活跟在国外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胡荣]:那不一样。国外,吃得不一样,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一样。在厦门,人与人之间关系很密切。大家嘘寒问暖,相互之间,朋友啊,联络很多。而像美国,我在波士顿也生活过一年,在美国中部也生活过几个月的时间。美国的环境也是很好的,天空很蓝,空气很好,到处的植被也很好,但是人口密度比较低。人与人之间,都比较顾自己,相对比较简单、独立,这个很不一样,我觉得。
[潘威廉]: 我觉得是这样的,在厦门这么美的地方,我也喜欢在厦大教书。我好像感觉,是23年的度假。因为环境好,以前我一直跑,很喜欢享受一些地方的新东西。厦门这么美了,以前刚来的时候,厦门的环境不太好,我们经常跑到篮球比分直播:、漳州,周末到那边,或者去旅游了。但是现在厦门这么好了,我和我夫人,我们经常周末找一个厦门的酒店,住周末,在厦门,去享受。没有到外面,我们觉得现在全世界人跑到厦门来,我们为什么要跑到外面去。所以,感觉在这边挺度假的。23年都在度假,也是23年的蜜月。
[郑窈]: 您和夫人感情非常好。你们两个都很浪漫。
[潘威廉]:我“妻管严”还是很浓的。结婚之前是这边,有时候是这边,但是还是这边。
[主持人郑窈]: 你真的很了解到很多中国的俚语耶。“妻管严”什么的,都会知道。
[郑窈]:两位今天跟我们分享了很多很多在厦门的一些故事。到结尾的时候,我们来总结一下,做一个填空的回答。说一说,两位在厦门发生的最_____的事情。您可以填最浪漫的、最疯狂的、最感人的。
[潘威廉]:那应该说最浪漫的。因为厦门我说在这里是23年的度假。厦门大学非常美,校外有环岛路、木栈道,木栈道是6公里,所以我和夫人每天早晨一个小时走那条木栈道。两人握手走木栈道,也经常看海。天天走木栈道,感觉每天是新的一天。很喜欢那个感觉。
[主持人郑窈]: 很多人都很羡慕啊。胡教授,您呢?
[胡荣]: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厦门的建设者。厦门的建设者对这个城市的精心打造,建设者当然从市领导到一般层次的工人、建设者,比如说,我们的木栈道,还有老铁路的改造,包括各种各样细节的东西。一方面有她很好的自然条件,一方面建设者很精心地去打造这个城市。这让我很感动。也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东西。
[郑窈]:在节目的最后,特区建设30周年了,两位说一说,对想要来厦门生活的人,送上一句话。胡教授,您先说吧。
[胡荣]: 踏实工作,享受生活。好好地工作,好好地享受这里的空气、这里的阳光。
[潘威廉]: 发展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心和思想,来厦门这个最好的地方发展。